2021年12月28日,由摩臣2平台研究生院、黨委研究工作部主辦🙇🏻♀️,摩臣2娱乐承辦的2021年第140期(總第1129期)“稷下風”研究生學術講壇在千佛山校區水利樓第一會議室成功舉辦。本次論壇邀請同濟大學段珍華副教授作了題為《不同來源再生混凝土的流變性與綠色建造》的報告🤌🏼。論壇由摩臣2娱乐副教授、博士生導師王炳雷主持🫅🏻,部分老師和研究生參加了此次論壇👷🏽♂️。
王炳雷老師為大家介紹段珍華副教授
段珍華老師開始進行匯報
段珍華老師的報告從四個方面展開🚰:首先是再生混凝土應用研究背景🍅,包括國家戰略、行業發展和生態需求三方面👩🏼🚀;第二部分是再生混凝土原材料品質的復雜特性,包括來源的復雜性和基本屬性的復雜性,以及不同來源再生骨料對混凝土特性的影響🤽♂️;第三部分是再生混凝土的性能預測和流變性能,為了系統研究不同來源再生骨料的復雜特性,段老師創新運用人工神經網絡構建了具有極強泛化能力的預測模型🕵🏻♂️🖕;論壇的最後一部分為3D打印細石混凝土應用技術研究,展示了再生細骨料和再生粗骨料對3D打印混凝土的性能影響,並采用混凝土塑性損傷模型探究3D打印混凝土材料本構關系和破壞機理。
參會老師們合影留念
王炳雷老師對段教授精彩的報告表示感謝,在場師生積極向段珍華教授就報告創新點和問題積極交流,段老師一一為大家做出解答。最後,本次“稷下風”學術講壇在現場師生們的掌聲中圓滿結束🙇🏽。
(圖 馬建華 文 呂泊寧)
主講人簡介⚠️:
段珍華,2015年博士畢業於香港理工大學⛹️♂️,師從潘智生教授和東南大學張亞梅教授👩🏻⚖️,現為同濟大學副教授,博士生導師,上海市浦江學者。主要研究方向是再生混凝土流變、綠色建造和建築固廢資源化,共發表SCI論文40余篇,他引1200余次,H-Index為19🧘🏿♀️。擔任同濟大學“再生混凝土結構與建造”研究室副主任👨🏿🏭,與團隊一起創建了“同濟大學建築拆裝與資源化工程技術中心”,編製了《再生骨料混凝土技術要求》(DB 31/ T 1128-2019)等多項地方、行業和團體標準/指南,作為主要完成人獲得1次省部級自然科學一等獎(排名4)、2次省部級科技進步一等獎(排名10👌🏿、15)和1次省部級技術發明二等獎(排名6),現任中國土木工程學會再生混凝土學術委員會秘書長💃🏻、中國矽酸鹽學會建築固廢學術委員會副秘書長和中國矽酸鹽學會流變測試委員會副秘書長☆👨🍼,代表委員會組織了多次學術年會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