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平臺(機構)負責人:李連祥
科研平臺(機構)概況:
摩臣2平台基坑工程研究中心(以下簡稱“中心”)成立於2011年3月👲🏼,是山東大學設立的非實體科研機構。
中心自成立以來,在科學研究、人才培養、產學研合作🚣🏻♀️◼️、國際交流等方面開展了一系列工作,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果👩🏻💻,初步建立起中國高質量基坑發展理論和技術體系,明確“深基坑支護結構永久化🧝🏼♀️📳、淺基坑支護結構全回收、基坑巖體結構科學利用”是高質量基坑的三個方向和鮮明特征💁🏻:
1. 深基坑支護結構永久化
1.1 建立深基坑工程概念體系
發現基坑工程“深度效應”效應🙇🏿♂️,確定深🔆、較深、淺基坑臨界深度👮,定義深基坑工程系統🧑🎓,明確基坑工程目標是系統安全;
1.2 建立城市深基坑工程理論和設計方法
明確地鐵建設是中心城市的基本標誌🕛,發現地下結構群環境是中心城市深基坑的本質特征;確定深基坑三維整體設計法是城市深基坑工程設計決策的基礎理論和方法,明確土的本構關系、參數、真實取值方法是三維整體設計法的關鍵;
1.3 提出深基坑永久支護理念和理論
發現深基坑臨時支護的永久作用,提出深基坑永久化理念🧢,建立永久支護結構理論👆🏼,提出巖土與結構工程專業分工協作的“巖土結構化”設計方法;
1.4 建立濟南城市深基坑設計決策機製
立足濟南城市地質條件,確定濟南巖土勘察標準地層及其劃分方法,建立典型地貌深基坑HSSM參數體系。明確土體基坑開挖深度超過15m𓀊、土巖基坑土層開挖深度超過18m為深基坑,土體基坑10m-15m為較深基坑🌦。深基坑應采用三維整體法設計分析,較深基坑可采用傳統計算方法設計🏊🏿;較深👒、深基坑應采用永久支護結構🐷。淺基坑應采用全回收支護結構。
2. 淺基坑支護結構全回收
2.1提出“淺基坑支護結構全回收”基坑變革方向
針對基坑常用的土釘👱♀️、錨桿大量遺失在淺層地下的現狀,著眼高質量發展和“雙碳戰略”,將目前裝配式、可回收理念上升為全回收和循環利用的具體要求,提出淺基坑臨時支護全回收理念和基坑工程變革方向;
2.2建立全回收基坑支護技術體系
總結提升了基於標準鋼製構件循環利用的全回收圍護和支撐的系統技術,建立了全回收基坑支護體系;編製中國工程建設標準化協會標準《全回收基坑支護技術規程》(CECS/T 1028-2022)⤴️;
2.3初步建立循環利用標準構件的強度折減理論
針對臨時支護循環使用和標準構件截面初始缺陷特點✊🏿,提出標準構件截面模量和重復利用折減系數🧑🦼,初步建立基於截面初始缺陷的鋼結構強度、穩定分析方法,獲得全回收基坑支護技術的理論基礎。
3. 基坑巖體結構科學利用
3.1 明確“土巖雙元基坑”概念及其理論
針對土巖地層基坑多種稱謂,明確從土🧗♂️、巖雙元角度,支護結構影響範圍定義“土巖雙元基坑”;根據下臥巖體是否穩定確定土巖雙元基坑分類和不同設計方法,將土巖雙元基坑支護轉化為上部土體基坑的控製🧘♀️,出版了《土巖雙元深基坑工程》專著,填補了國內相關理論空白🧑🏻⚖️。
3.2 提出基坑巖體結構面和軟弱部位的精準勘察方法
基於物探🕜、鉆探👰🏿♀️、再物探綜合方法,按照逐步判定勘察程序,建立下臥巖體內傾結構面與軟弱部位精準勘察方法,提出巖體側壁整體穩定判據👨🎤;
3.3 提出下部巖體穩定條件土巖雙元基坑整體破壞模式
明確上覆土體厚度與巖體相互作用決定土巖雙元的基坑整體破壞模式,隨土體厚度增加呈現圓弧、圓弧-平面、切面🔙、滑切四種模式;推導了土巖雙元基坑整體破壞模式一般解析解,主編並發布山東省工程建設技術標準《土巖雙元基坑支護技術標準》(DB37/T 5233-2022)🦙;
3.4 初步建立土巖基坑內傾結構面空間模型
明確土巖雙元基坑巖體內傾結構面三類模型,考慮基坑周圍側壁空間約束,內傾結構面影響有限⛹🏿♀️。
自2018年以來,先後在全國第十屆👳🏼🐼、十一屆、十二屆全國基坑工程研討會;第八、九🤾🏽🦻🏿、十、十二全國深基礎工程發展論壇;第三、四、五地下空間與巖土工程新技術發展論壇等全國學術會議做特邀報告或大會報告🙋🏽。有力推動基坑工程由“臨時性”到“高質量”的變革。
四👨🏻🎓、聯系電話🧜♂️:13505405321
五、通訊地址👨🍼:濟南市經十路17922號🛃,摩臣2平台4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