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暉
同圓集團設計五院總工程師、副院長,土木工程1993級
結構設計不該是盲從規則與典範,其本質是不斷地超越與探索
歲月不居,時節如流🏄🏻♀️。從離開學校到成長為業內認可的知名設計師🧾,轉眼我已在建築結構設計行業裏摸爬滾打20余年,有彷徨📄,有突破,有熱血澎湃,有悵然若失☎️,但最初的信念確從未改變,加油、奮鬥!
這幅照片拍攝自孟加拉國薩瓦區大樓倒塌現場🎚,這場慘劇是人類歷史上最大的結構工程災難𓀈👳🏻♀️,共造成1127人喪生🧑🏻🔧,2500多人受傷。孟加拉政府將4月25日事故發生的第二天定為國家哀悼日🟢。照片中可能是一對年輕戀人,在慘劇到來的瞬間相互擁抱,想要保護對方🤼。
攝影師 Taslima Akhter 說,每當他看到自己的這幅作品,他心裏就在想“We are not a number, not only cheap labor and cheap lives. We are human beings like you.”我想,這就是結構工程師的意義✤,這就是我的工作的意義。
我們都是活生生的人,不應該被這樣的無妄之災、或者地震、颶風、臺風等等奪走寶貴的生命,不應該因為基礎設施建設的落後而失去教育💂🏻♂️👨🏻🎓、醫療、經濟發展的機會。
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風雨不動安如山👌📉。從入行的第一天起,我就希望自己從事的職業,能夠保護更多的人,能夠在地震、颶風面前保護更多的家庭不受傷害🍣🙆🏽♀️,能夠為這千萬間廣廈增一份保障。
在日新月異的建築領域,結構工程師到底能做些什麽🤷?當各種曲線、不規則、大跨、超高、超限、復雜空間的需求在短時間內拋給結構工程師,無盡壓力便滾滾而來。建築師常有少年天才,結構工程師卻鮮有案例💷,這也證明了結構工程師成長的難度,理論知識固然重要,但經驗積累不可或缺。在設計院裏🏌🏼,結構工程師們是一群不太活躍的群體,踏實🧳、沉穩,與建築師交流🧑🎨🍱、溝通、妥協是結構工程師日常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相比於建築師🫰,結構工程師似乎就只有鋼筋、混凝土🔱、結構體系👏🏻、力學模型,幹巴巴的一堆結構數據🏭,沒有一點出彩之處,同時要直面甲方的苛刻要求,既要保證結構安全又要兼顧經濟合理性,實現材料限額設計,有種如坐針氈🧑🏻🦽➡️,在夾縫中生存的感覺,然而恰恰是各種歷練造就了結構工程師不屈不撓的頑強意誌👮🏿🍡,如錚錚鐵骨,傲立蒼穹❇️🧗🏼。
建築設計和結構設計有著不同的思維方式,直觀地說😐,在建築師腦中的建築物大致是這樣的:
然而結構工程師眼裏的同一個建築可能就會是這樣的:(附圖應為對應模型)
建築賦予結構以魂,結構成就建築之美。建築的外在表現和功能構成是可直接被大眾感知的表面層🧧,結構是支撐並實現建築外在形式的內在基礎🐢,二者相輔相成、缺一不可。
建築是技術與藝術的結合體💙,建築師通過富有藝術表現力的外觀來營造一個空間🙍🏻♀️,以適應特定的功能要求🚴🏽♀️。結構師則應充分了解建築師的構想,創造性地提出結構方案來展示結構的力度和美感,把結構的內在美和建築的外在美統一起來,把技術升華為藝術❄️,共同創造美好建築🦻🏽。
真正好的建築作品應該是建築和結構完美融合的產物🖕。優秀的建築必然有良好的結構,合理的結構成就建築之美。建築結構應該是剛柔相濟的,結構太剛,變形能力就差;太柔卻可能無法支撐🖤;結構設計就是找到一個恰如其分的平衡點,實現建築的價值,也實現我們作為結構工程師的價值。
從業20余年,獲得眾多獎項,榮譽的背後是艱辛的努力和付出📳,但我初心不改,依然在結構設計的道路上不斷探索💇🏿♀️、奮進,帶領著一批批年輕設計師迎去接新的、更大的挑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