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力學專業培養方案(中文版)
(080102)
一、專業簡介
摩臣2平台力學學科最早由我國著名力學家、教育家劉先誌教授於1957年在當時的山東工摩臣2創建🦤,並於1978年首次成立力學師資班培養力學專門類人才🧑🏼⚕️,中國科摩臣2院士胡海巖教授為該屆學生的優秀代表🫳🏿。2001年恢復“工程力學類”本科生招生💁🏻♂️。本專業已建立了“本科-碩士-博士”完整的人才培養體系,擁有力學博士後流動站🧎♀️➡️、工程力學二級學科博士學位授權點,力學一級學科碩士學位授權點。工程力學專業現有教師32人,其中教授11人、副教授14人,95%具有博士學位,16人具有一年以上海外教學科研經歷⛹️♂️。
工程力學專業以學生培養為中心,堅持知識學習和人格培育並重👨👨👧,全程實行小班製和導師製培養,理工交融🍱,厚理科基礎,重工程實踐,畢業生深造率和就業質量高。通過產學研賽協同創新的教學模式,培養學生適應不斷促新的交叉學科和新工科的自主學習能力,畢業生具有廣闊的個人發展空間。
緊密結合國家新時期國民經濟建設和發展的重大需求,以高新前沿技術和重大工程問題中的力學基礎理論研究為導向,以培養最優秀的復合型工科基礎人才為己任,建設國內特色一流的工程力學專業🚣🏻♀️。堅持“理工交融、學研並重”的培養理念🫰🍖,適應機械、土木🦻🏽、航空航天等工程領域對力學類專業人才的需求,依托摩臣2平台國際化發展戰略和學科交叉優勢💻,實施“產學研賽”協同創新,培養人文素質全面、數力基礎厚實👨🏼🦰、具有創新精神和自主學習能力的應用研究型傑出人才。
本專業實行土木大類招生,入校第一年實行分流🤙🏿。
二、培養目標
本專業面向國家和區域經濟的社會發展需求,致力於培養最優秀的本科生👱🏿♀️🧑🏼⚖️,具備高度的社會責任感🫄🏼🚣🏿♀️、良好的人文素養🤳🏼、開闊的國際視野🪦、跟蹤力學學科發展前沿以及較強的創新創業精神和能力,良好的職業道德和健全人格;具有堅實的力學基礎與數學基本理論、良好的科學思維、較強的科學研究與實驗能力🧑🚒,系統掌握與工程力學緊密相關的基本工程技能🤸🏼,具有較強的工程實踐能力🧂,具備自主學習和終生學習的能力,具備良好的溝通、合作🧚🏼、組織🔜、協調和管理能力👨👧👦,能夠從事科學研究與科技創新的應用研究型傑出人才。畢業後可進入國內外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繼續深造👐🏿;在國內外知名企業和科研事業單位,能夠勝任重大裝備的理論研究🏌🏿♂️、系統開發😴、設計製造等多方面的工作。畢業五年左右能夠成為機械↙️、土木🫥、船舶、航空等相關領域內的技術骨幹和業界精英。具體分解為:
培養目標1👨🏻⚖️:具有高度的社會責任感、良好的人文素養、開闊的國際視野、較強的創新創業精神和能力、良好的職業道德和健全人格🧔🏻♀️;
培養目標2:具備堅實的數學和力學基礎、良好的科學思維🚒、較強的科學研究與實驗能力,能夠從事力學學科領域的科學研究🙈🦶🏻;
培養目標3👳♀️:系統掌握與工程力學緊密相關的基本工程技能⚫️,能夠從事相關工程應用領域的技術開發與創新💂🏼♂️;
培養目標4:能夠在應用工程領域的科學團隊中有效地溝通、合作🧑🏿🦱、組織👩🏼💻、交流與協作。
三🤸♂️、培養要求
根據人才培養目標,要求學生達到以下的畢業要求:
1. 知識要求
知識要求A: 具有必要的人文學科、社會科學、自然科學基礎知識,了解藝術和體育知識
熟悉社會科學基本知識⛹️♂️;熟悉哲學、政治學🎸、法學等方面的基本知識;了解心理學、文學、藝術等方面的基本知識。
系統掌握數學基本理論;掌握復變函數🧆👨🏿🚒、數學物理方法等力學分析中的數學力學綜合解析理論🌙;熟悉大學物理的基本知識。
了解基本的藝術和體育知識👨🏻🔧,具有基本的藝術鑒別和欣賞能力,熟悉一項以上的體育項目。
知識要求B: 具有工程力學專業知識,了解力學學科及相關領域最新動態和發展趨勢
系統掌握工程力學專業基礎知識🍫,掌握解決與力學有關的工程技術問題的能力;掌握理論力學、材料力學🚟、結構力學、流體力學🙅🏽♀️、彈性力學等力學知識;掌握工程製圖基本原理與相關的基本工程技能;掌握數值模擬技術需求的有限差分與有限元等計算力學基本理論體系🚣🏻♀️;熟悉力學問題數值計算過程中的編程計算與優化方法;熟練應用相關工程領域中常用的工程分析軟件👩🏼⚖️;了解本學科前沿動態與發展方向。
知識要求C: 具有工程力學相關學科的知識,以及前沿課題的知識🫱,掌握主要研究工具和研究方法。
了解土木、機械、航空航天等與力學緊密相關工程科學領域內的基本知識;了解工程安全、節能減排的基本知識👨🏿🦲👨🏼。掌握計算機基礎知識,系統掌握通用的計算理論與方法;熟練應用相關工程領域的專業軟件。
2. 能力要求
能力要求A: 具有批判思維和創新能力🔃⏭。能夠發現、辨析、質疑📍🤾🏻、評價力學及相關科學或者工程領域的現象和問題,表達個人見解。
具備分析和解決力學問題的基本思想🪹,並掌握其基本方法;具有較強的邏輯思維能力🌅。具備分析和解決工程應用中實際力學問題的思想和方法,掌握綜合應用力學專業知識的方法和技能。具有嚴謹求實的科學態度🦐、思維和方法,具有創新意識,掌握基本的創新方法🛗,能夠綜合運用所學知識💪🏼,進行創新性設計、開發和工程應用研究;
能力要求B: 掌握必要的研究方法👐🏿,能夠對力學及相關領域的復雜問題進行綜合分析和研究,並提出相應對策或解決方案👼🏽。
具備應用力學和物理基本原理分析相關問題的基本技能🤹♂️;系統掌握數學和應用數學學科基本知識👭🏼;具備一定的力學實驗操作能力及工具應用能力,具備綜合運用數學與力學的基本思想和理論,以及應用數學和計算力學方法去分析和解決力學及工程中經典問題的基本能力。
能力要求C: 具有信息技術應用能力。能夠綜合應用信息技術手段和工具獲取和加工信息,用以解決實際問題😾。
掌握文獻檢索、資料查詢及運用現代信息技術跟蹤並獲取信息的方法🪦;熟練掌握本學科相關科技英文,具有閱讀、寫作與交流能力;熟悉本學科各類信息獲取的方法與途徑,並能根據所獲信息進行綜合研判,並加以解決力學或相關工程科學中的力學問題。掌握計算機編程的基本原理和基本技能,能有效綜合利用力學基本理論或原理輔以計算方法解決相關應用工程學科中的實際問題🚢。
能力要求D: 具有較強的溝通表達能力。能夠通過口頭和書面方式與同行😨、公眾進行有效溝通,能夠規範撰寫科學論文和學術報告;至少熟練掌握一門外國語,並能進行有效的技術溝通和交流🎫。
3. 素質要求
素質要求A: 具備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良好的心理素質📨,高度的人文素養,強烈社會責任感、健全的人格
具有一定的人文社會科學素養,樹立科學的世界觀和正確的人生觀;具有高尚的品德🟦,能自覺遵守科學和工程職業道德😗;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質🪮,面對挑戰和挫折的樂觀主義態度👨🌾👨🏻🍳;具有良好的社會責任感,註重環境保護、生態平衡和可持續發展。
素質要求B: 領導意識和能力及團隊協作意識🧖。
具有良好的團隊合作能力,能夠與團隊成員和諧相處🕺😷,並作為成員或領導者在團隊活動中發揮積極作用🫷🏽。能正確理解科學技術倫理和個人價值取向🖕🏽。
素質要求C: 具有國際視野和國際理解能力👨🏼🎨。
了解國際動態🕍,關註全球重大問題⛹🏿,理解和尊重世界不同文化的差異性和多樣性,積極參與國際交流與合作👩🏫。具有國際視野和跨文化的交流、競爭與合作能力👰♀️。
素質要求D: 具有終身學習意識和自我管理、自主學習能力,能夠適應社會和個人可持續發展🧏🏻🧏🏻♂️。
具備一定的組織管理能力🥬、較強的自我控製能力和人際交往能力。掌握文獻檢索、資料查詢及運用現代信息技術跟蹤並獲取信息的方法🛟;能適應現代科學技術的發展🧑🏿🦱,具有接受工程力學學科及其相關領域的新理論、新方法和新技術發展的能力🚵🏻♂️。具有良好的市場、質量和安全意識🛌🏻;能夠認識技術發展可能帶來的社會問題👨🏻✈️,並加以判斷和自我約束◾️。
素質要求E: 有實事求是的精神和批判性思維的習慣🪲,能夠綜合運用所掌握的知識並發揮創新能力,獨立理解和判讀力學前沿科學研究發展動態。
四🐦⬛👂、核心課程設置
工科數學分析、線性代數、常微分方程、數學物理方法、理論力學🏋🏼♀️、材料力學📥、結構力學、彈性力學、實驗力學、計算力學、振動力學、流體力學等☝️。
五、主要實踐性教學環節(含主要專業實驗)
實踐性教學環節包括實驗課程、實習實訓💯🐿、課程設計🙎🏼♀️、畢業論文(設計)、創新創業教育實踐📣、社會調查與社會實踐等。主要專業實驗包括實驗力學、振動測試技術🙆、流體力學、力學創新綜合實驗等。實習實訓包括工程創新訓練、認識實習🧟、生產實習和畢業實習等共7周。畢業論文(設計)14周。
六🚲、畢業學分 162.5學分
七、標準學製 四年
允許最長修業年限 六年
八、授予學位 工學學士
九🌙、各類課程學時學分比例
課程性質 |
課程類別 |
學分 |
學時 |
占總學分 百分比 |
必 修 課 |
通識教育必修課程 |
理論教學 |
25.5 |
32 |
472 |
792 |
15.69% |
19.69% |
實驗教學 |
課內實驗課程 |
0 |
0 |
0% |
獨立設置實驗課程 |
0 |
0 |
0% |
實踐教學 |
課內實踐課程 |
2.5 |
192 |
1.54% |
獨立設置實踐課程 |
4 |
128 |
2.46% |
學科平臺基礎課程 |
理論教學 |
31.3125 |
33 |
501 |
555 |
19.27% |
20.31% |
實驗教學 |
課內實驗課程 |
0.1875 |
6 |
0.11% |
獨立設置實驗課程 |
1 |
32 |
0.62% |
實踐教學 |
課內實踐課程 |
0.5 |
16 |
0.31% |
獨立設置實踐課程 |
0 |
0 |
0% |
專業必修課程 |
理論教學 |
41 |
69.5 |
656 |
800+27周 |
25.23% |
42.77% |
實驗教學 |
課內實驗課程 |
1.5 |
48 |
0.92% |
獨立設置實驗課程 |
1 |
32 |
0.62% |
實踐教學 |
課內實踐課程 |
2 |
64 |
1.23% |
獨立設置實踐課程 |
24 |
27周 |
14.77% |
選 修 課 |
專業選修課程 |
理論教學 |
12 |
12 |
192 |
192 |
7.38% |
17.23% |
實驗教學 |
課內實驗課程 |
|
|
0% |
獨立設置實驗課程 |
0 |
0 |
0% |
實踐教學 |
課內實踐課程 |
0 |
0 |
0% |
獨立設置實踐課程 |
0 |
0 |
0% |
通識教育核心課程 |
理論教學 |
10 |
14 |
160 |
224 |
6.15% |
實驗教學 |
課內實驗課程 |
0 |
|
|
獨立設置實驗課程 |
0 |
|
|
實踐教學 |
課內實踐課程 |
4 |
64 |
2.46% |
獨立設置實踐課程 |
0 |
|
|
通識教育選修課程 |
2 |
2 |
32 |
32 |
1.23% |
畢業要求總合計 |
162.5 |
2595+27周 |
100% |
|
|
|
|
|
|
|
|
|
|
|
|
註:1.通識教育核心課程14學分包含4學分創新創業教育榮譽學分,為必選學分。
2.專業選修課程只需填寫最低修業要求學分與學時數據。
十、工程力學專業課程設置及學時分配表
課程類別 |
課程號/課程組 |
課 程 名 稱 |
學 分 |
總 學 時 |
總學時 分配 |
考核方式 |
開設學期 |
備 註 |
課內教學 |
實驗教學 |
實踐教學 |
通 識 教 育 必 修 課 程 |
|
毛澤東思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概論 |
5 |
96 |
64 |
|
32 |
|
1-6 |
|
sd02810380 |
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 |
3 |
48 |
48 |
|
|
|
1-6 |
|
sd02810350 |
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概論 |
3 |
48 |
48 |
|
|
|
1-6 |
|
sd02810460 |
中國近現代史綱要 |
3 |
64 |
32 |
|
32 |
|
1-6 |
|
00070 |
大學英語課程組 |
8 |
240 |
128 |
|
112 |
|
1-2 |
課外112學時 |
sd02910630 |
體育(1) |
1 |
32 |
|
|
32 |
|
1 |
|
sd02910640 |
體育(2) |
1 |
32 |
|
|
32 |
|
2 |
|
sd02910650 |
體育(3) |
1 |
32 |
|
|
32 |
|
3 |
|
sd02910660 |
體育(4) |
1 |
32 |
|
|
32 |
|
4 |
|
sd01331740 sd03011630 |
計算思維 |
2 |
32 |
32 |
|
|
|
1-2 |
|
sd06910010 |
軍事理論 |
2 |
32 |
32 |
|
|
|
1-2 |
|
sd09010070 |
形勢與政策(1) |
0 |
16 |
16 |
|
|
|
1 |
|
sd09010080 |
形勢與政策(2) |
0.5 |
16 |
16 |
|
|
|
2 |
|
sd09010090 |
形勢與政策(3) |
0 |
16 |
16 |
|
|
|
3 |
|
sd09010100 |
形勢與政策(4) |
0.5 |
16 |
16 |
|
|
|
4 |
|
sd09010110 |
形勢與政策(5) |
0 |
16 |
16 |
|
|
|
5 |
|
sd09010120 |
形勢與政策(6) |
1 |
24 |
8 |
|
16 |
|
6 |
|
小 計 |
32 |
792 |
472 |
|
320 |
|
|
課外112學時 |
通 識 教 育 核 心 課 程 |
00051 |
國學修養課程模塊 |
2 |
32 |
32 |
|
|
|
1-6 |
任選2學分 |
00052 |
創新創業課程模塊 |
2 |
32 |
32 |
|
|
|
1-6 |
任選2學分 |
00053 |
藝術審美課程模塊 |
2 |
32 |
32 |
|
|
|
1-6 |
任選2學分 |
00054(00056) |
人文學科(或自然科學)課程模塊 |
2 |
32 |
32 |
|
|
|
1-6 |
任選2學分 |
00055(00057) |
社會科學(或工程技術)課程模塊 |
2 |
32 |
32 |
|
|
|
1-6 |
任選2學分 |
00058 |
稷下創新講堂 |
2 |
32 |
|
|
32 |
|
1-6 |
榮譽學分 |
00059 |
齊魯創業講堂 |
2 |
32 |
|
|
32 |
|
1-6 |
榮譽學分 |
小計 |
14 |
224 |
160 |
|
64 |
|
|
|
通識 教育 選修 課程 |
00090 |
通識教育選修課程組 |
2 |
32 |
32 |
|
|
|
1-8 |
任選2學分 |
小計 |
2 |
32 |
32 |
|
|
|
|
|
學 科 平 臺 基 礎 課 程 |
sd02020560 |
工科數學分析(1) |
5 |
80 |
80 |
|
|
考試 |
1 |
|
sd00920070 |
線性代數 |
3 |
48 |
48 |
|
|
考試 |
1 |
|
sd02032510 |
工科數學分析(2) |
5 |
88 |
72 |
|
16 |
考試 |
2 |
|
sd01020140 |
大學物理 |
4 |
64 |
64 |
|
|
考試 |
2 |
|
sd02021420 |
理論力學 |
5 |
80 |
80 |
|
|
考試 |
2 |
|
sd01020030 |
大學物理實驗I |
1 |
32 |
|
32 |
|
考試 |
3 |
|
sd01720551 |
復變函數與積分變換 |
3 |
48 |
48 |
|
|
考試 |
3 |
|
sd02020070 |
材料力學 |
5 |
83 |
77 |
6 |
|
考試 |
3 |
|
sd00920010 |
概率與數理統計 |
2 |
32 |
32 |
|
|
考試 |
5 |
|
小計 |
33 |
555 |
501 |
38 |
16 |
|
|
|
專 業 教育課 程 |
專 業 必修 課 程 |
sd02034160 |
新生研討課 |
2 |
32 |
32 |
|
|
|
1 |
|
sd02020800 |
畫法幾何與土建繪圖(1) |
2 |
32 |
32 |
|
|
考試 |
1 |
|
sd02035200 |
CAD繪圖 |
1.5 |
32 |
16 |
|
16 |
考試 |
2 |
|
sd02030100 |
常微分方程 |
3 |
48 |
48 |
|
|
考試 |
3 |
|
sd02031330 |
結構力學 |
4 |
64 |
64 |
|
|
考試 |
4 |
|
sd02030210 |
彈性力學 |
4.5 |
72 |
72 |
|
|
考試 |
4 |
|
sd02031770 |
數學物理方法 |
3 |
48 |
48 |
|
|
考試 |
4 |
|
sd02034170 |
實驗力學 |
3 |
64 |
32 |
32 |
|
考試 |
4 |
|
sd02034180 |
振動力學 |
4 |
64 |
64 |
|
|
考試 |
5 |
|
sd02034190 |
振動測試技術 |
1 |
32 |
|
32 |
|
考試 |
5 |
|
sd02032260 |
專業英語 |
1 |
16 |
16 |
|
|
考試 |
5 |
|
sd02034200 |
流體力學 |
5 |
88 |
72 |
16 |
|
考試 |
6 |
|
sd02030850 |
機械工程基礎 |
4 |
64 |
64 |
|
|
考試 |
6 |
|
sd02030940 |
計算力學 |
3.5 |
64 |
48 |
|
16 |
考試 |
6 |
|
sd02031380 |
結構優化設計(雙語) |
2 |
40 |
24 |
|
16 |
考試 |
6 |
|
sd02030930 |
計算機應用與軟件分析 |
2 |
40 |
24 |
|
16 |
考試 |
7 |
|
小 計 |
45.5 |
800 |
656 |
80 |
64 |
|
|
|
專 業 選修 課 程 |
sd02031780 |
數值分析與編程 |
2 |
32 |
32 |
|
|
考試 |
5 |
|
sd02032560 |
軌道動力學 |
2 |
32 |
32 |
|
|
考試 |
5 |
|
sd02034210 |
分析力學 |
2 |
32 |
32 |
|
|
考試 |
5 |
|
sd02034220 |
傳熱學 |
2 |
32 |
32 |
|
|
考試 |
6 |
|
sd02034230 |
板殼理論 |
2 |
32 |
32 |
|
|
考試 |
7 |
|
sd02031970 |
塑性力學 |
2 |
32 |
32 |
|
|
考試 |
7 |
|
sd02031030 |
建築結構檢驗 |
2 |
35 |
29 |
6 |
|
考試 |
7 |
|
sd02030440 |
復合材料力學 |
2 |
32 |
32 |
|
|
考試 |
6 |
|
sd02030380 |
斷裂力學(雙語) |
2 |
35 |
29 |
6 |
|
考試 |
7 |
|
sd02030470 |
鋼結構基本原理與設計 |
2.5 |
41 |
39 |
2 |
|
考試 |
7 |
|
sd02034240 |
鋼筋混凝土結構 |
3 |
48 |
48 |
|
|
考試 |
7 |
|
sd02032110 |
巖體力學 |
2 |
36 |
28 |
8 |
|
考試 |
7 |
|
小計 |
25.5 |
419 |
397 |
22 |
|
|
|
|
綜合性實踐教學 |
sd06910020 |
軍訓 |
0 |
3周 |
|
|
|
考查 |
1 |
|
sd02031640 |
認識實習(實訓) |
1 |
1周 |
|
|
|
考查 |
4 |
|
sd02034250 |
機械工程基礎課程設計 |
1 |
1周 |
|
|
|
考查 |
6 |
|
sd02034260 |
力學創新綜合實驗 |
1 |
1周 |
|
|
|
考查 |
6 |
|
sd02034270 |
計算機應用與軟件分析課程設計 |
1 |
1周 |
|
|
|
考查 |
7 |
|
sd07030270 |
工程創新訓練實踐課程 |
2 |
2周 |
|
|
|
考查 |
5 |
|
sd02031700 |
生產實習 |
3 |
3周 |
|
|
|
考查 |
7 |
|
sd02035060 |
畢業實習 |
1 |
1周 |
|
|
|
考查 |
8 |
|
sd02034280 |
畢業論文(設計) |
14 |
14周 |
|
|
|
考查 |
8 |
|
小計 |
24 |
27周 |
|
|
|
|
|
|
合計 |
|
|
|
|
|
|
|
|
|
|
|
|
|
|
|
|
|
|
|
|
|
十一、課程與培養能力、素質要求對應關系表
課程名稱 |
基本能力 |
基本素質 |
A |
B |
C |
D |
A |
B |
C |
D |
E |
工科數學分析(1) |
√ |
|
|
|
|
|
|
|
|
線性代數 |
√ |
|
|
|
|
|
|
|
|
工科數學分析(2) |
√ |
|
|
|
|
|
|
|
|
大學物理 |
|
√ |
|
|
|
|
|
|
|
理論力學 |
|
√ |
|
|
|
|
|
|
|
大學物理實驗I |
|
√ |
|
|
|
|
|
|
|
復變函數與積分變換 |
√ |
|
|
|
|
|
|
|
|
材料力學 |
|
√ |
|
|
|
|
|
|
|
概率與數理統計 |
√ |
|
|
|
|
|
|
|
|
新生研討課 |
|
√ |
|
√ |
|
|
|
|
√ |
畫法幾何與計算機繪圖 |
|
√ |
|
|
|
|
|
|
|
常微分方程 |
√ |
|
|
|
|
|
|
|
|
結構力學 |
√ |
√ |
|
|
|
|
|
|
|
彈性力學 |
√ |
√ |
|
|
|
|
|
|
|
數學物理方法 |
√ |
√ |
|
|
|
|
|
|
|
實驗力學 |
√ |
√ |
|
|
|
|
|
|
|
振動力學 |
√ |
√ |
|
|
|
|
|
|
|
振動測試技術 |
|
√ |
|
|
|
|
√ |
|
|
專業英語 |
|
|
√ |
√ |
|
|
|
|
|
流體力學 |
√ |
√ |
|
|
|
|
|
|
|
機械工程基礎 |
|
√ |
|
|
|
|
|
|
|
計算力學 |
√ |
√ |
|
|
|
|
|
√ |
|
傳熱學 |
|
√ |
|
|
|
|
|
√ |
|
板殼理論 |
|
√ |
|
|
|
|
|
|
|
分析力學 |
|
√ |
|
|
|
|
|
|
|
科學與工程計算 |
|
√ |
√ |
|
|
|
|
√ |
|
航天器動力學 |
|
√ |
√ |
|
|
|
|
|
|
結構優化設計(雙語) |
|
√ |
|
|
|
|
|
√ |
|
計算機應用與軟件分析 |
|
√ |
|
|
|
|
|
|
|
塑性力學 |
|
√ |
|
|
|
|
|
|
|
建築結構檢驗 |
|
√ |
|
|
|
|
|
|
|
復合材料力學 |
|
√ |
|
|
|
|
|
|
|
斷裂力學(雙語) |
|
√ |
|
|
|
|
|
|
|
鋼結構基本原理與設計 |
|
√ |
|
|
|
|
|
|
|
鋼筋混凝土結構 |
|
√ |
|
|
|
|
|
|
|
巖體力學 |
|
√ |
|
|
|
|
|
|
|
土力學 |
|
√ |
|
|
|
|
|
|
|
軍訓 |
|
|
|
|
√ |
√ |
√ |
√ |
|
認識實習 |
|
√ |
√ |
√ |
|
|
|
√ |
√ |
生產實習 |
|
√ |
√ |
√ |
|
√ |
|
|
|
工程創新訓練實踐課程 |
√ |
|
|
√ |
√ |
|
√ |
|
|
機械工程基礎課程設計 |
|
√ |
√ |
|
√ |
|
√ |
|
|
力學創新綜合實驗 |
|
√ |
√ |
√ |
√ |
|
√ |
√ |
√ |
計算機應用與軟件分析課程設計 |
|
√ |
|
|
|
|
|
|
|
畢業實習 |
|
|
|
|
√ |
|
√ |
√ |
√√ |
創新創業教育實踐 |
|
|
|
√ |
√ |
√ |
√ |
√ |
√ |
社會調查與社會實踐 |
|
|
|
√ |
√ |
√ |
|
|
|
畢業論文(設計) |
|
√ |
√ |
√ |
|
√ |
|
√ |
√ |
十二、大學英語課程設置及學時分配表
類 別 |
課組號 |
課程號 |
課 程 名 稱 |
學 分 |
總 學 時 |
總學時分配 |
開設學期 |
備註 |
課內教學 |
實踐教學 |
大 學 英 語 課 組 |
00070 |
Sd03110010 |
大學基礎英語(1) |
4 |
120 |
64 |
|
1 |
新生根據入學英語分級考試結果,分別選修相應課程 |
Sd03110020 |
大學基礎英語(2) |
4 |
120 |
64 |
|
2 |
Sd03110030 |
大學綜合英語(1) |
4 |
120 |
64 |
|
1 |
Sd03110040 |
大學綜合英語(2) |
4 |
120 |
64 |
|
2 |
Sd03110050 |
通用學術英語(1) |
4 |
120 |
64 |
|
1 |
Sd03110060 |
通用學術英語(2) |
4 |
120 |
64 |
|
2 |
應修小計 |
8 |
240 |
128 |
112 |
|
自主學習112學時 |
備註:英文版參照中文版格式單獨製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