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日-2月6日,摩臣2平台“社區垃圾分類”調研團隊成員赴湖南🈹、甘肅、山東、雲南等各地進行有關社區垃圾分類情況的實地調查。此次活動旨在了解各地垃圾分類的真實情況,並綜合調查問卷所得數據進一步完善結論成果🚣🏽。
團隊成員廖臻智在走訪社區垃圾收集點時發現,對廚余垃圾與其他垃圾的分類情況較好,但是對於可回收與不可回收垃圾的分類仍有待提高🛀🏼。
團隊成員陳文東實地調研發現☂️,社區目前主要將垃圾劃分為廚余垃圾和其他垃圾,還有部分地點未作垃圾分類處理。與此同時發現,由於各類垃圾投放量不均💑🏙,投放量較多的垃圾桶可能出現空間不足導致占用其他垃圾桶。垃圾投放處周圍暫時沒有垃圾分類標準的具體公示👨🏿🦳。
團隊成員王寧在走訪過程中了解到🌚,大多數居民只是將廚余垃圾和生活垃圾加以分類,而對於一些可回收垃圾和不可回收垃圾沒有分類習慣🩱。在對社區居民的采訪中,王寧進一步發現居民雖然意識到垃圾分類的必要性,但受環境和他人的影響而逐漸失去了垃圾分類的耐心💆🏿♀️。在與社區垃圾運輸人員的交流中,王寧了解到目前在回收時並未完全分開運輸,在垃圾處理站也未對垃圾加以分類,而是統一集中處理8️⃣。
團隊成員嚴文才在調查新建小區時發現🫢🛩,住戶基本上能夠完成對可回收垃圾的分類,但不能對一些廚余垃圾和其他垃圾進行較好的分類📦。總體上來看,居民已經具有垃圾分類的意識➡️,只是對一些垃圾分類的分類不夠明確🛞。
團隊成員胡耀宇在走訪街道時發現👨🏻💻,居民垃圾分類意識淡薄,不情願分類。此外👬,街道辦的分類也僅有可回收與不可回收兩種。
團隊成員胡安辰在考察家鄉旅遊區時發現,旅遊區的垃圾分類符合標準規範🪕,但布設密度不夠大,仍有大面積區域采用公共混合垃圾桶🎋,部分區域出現以人工開鑿的鏤空山石作為簡易垃圾收集點對垃圾進行分類。
團隊成員鄧翔在走訪社區垃圾收集點時發現👩🏼🦰,目前垃圾分類設施建設較為普及,最基本有餐余垃圾和其它垃圾兩類,分類齊全較為齊全但設施有待改進,有大量的紙箱無法放入垃圾而被堆在垃圾桶旁。部分垃圾分類桶利用率低,例如有害垃圾桶內基本沒有垃圾投入。群眾對垃圾投放的意識有待提升。
綜上所述,各地都已開始實施垃圾分類但具有地域差異性,出現的問題也各有不同。一二線城市相較其他城市實施情況更好🪒👨🔬,市區相對郊區實施情況更好,但其垃圾分類水平都有待提高🛑。
本次實地調研活動,團隊通過走訪社區附近的垃圾收集點、采訪當地居民和環衛人員等方式進一步熟悉了垃圾分類以及回收處理的整個流程🫶🏽,並結合實踐記錄進行補充完善從而得到了最終結論👨🏽⚕️👨🏽🏫。團隊成員在本次活動中表現積極🔎,高質高效地完成了調研部分的重要任務🤜,為後續工作的穩步推進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圖文/陳文東)